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几种藜科盐生植物吸盐能力及生态学意义
文献摘要:
[目的]聚盐能力是评价盐生植物对盐碱地生物改良能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针对不同的盐碱地类型,有目的地选择生物量大且聚盐能力强的盐生植物,是实现盐碱地快速改良的关键.比较不同盐生植物的盐离子吸收类型及能力,可为盐碱地生物改良选择适宜的植物材料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选取7种藜科盐生植物进行人工种植试验,包括野榆钱菠菜(Atriplex aucheri)、高碱蓬(Suaeda altissima)、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红叶藜(Chenopodium rubrum)、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和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试验地土壤以粉粘粒为主,根层土壤(0—40?cm)平均含盐量为45.57?g/kg.在生育末期采样测定植物地上部生物量和Na+、K+、Ca2+、Mg2+、Cl–、SO42–浓度.[结果]7种藜科植物地上部生物量为野榆钱菠菜(35077?kg/hm2)>盐地碱蓬(19507?kg/hm2)>高碱蓬(16160?kg/hm2)>驼绒藜(12421?kg/hm2)>四翅滨藜(10798 kg/hm2)>红叶藜(10134?kg/hm2)>盐角草(9576?kg/hm2).高碱蓬、野榆钱菠菜、盐地碱蓬、盐角草和红叶藜5种植物组织内Na+、Cl–和SO42–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离子(P<0.05),而驼绒藜和四翅滨藜体内K+、Cl–和Na+浓度较高.7种藜科植物地上部Na+、Cl–和SO42–?3种盐离子累积总量为野榆钱菠菜(3835?kg/hm2)>盐地碱蓬(3145 kg/hm2)>盐角草(2749?kg/hm2)>高碱蓬(2253?kg/hm2)>红叶藜(615?kg/hm2)>四翅滨藜(367?kg/hm2)>驼绒藜(220 kg/hm2).[结论]盐生植物可在重度盐碱地上存活并产生一定的生物量,野榆钱菠菜、盐地碱蓬、盐角草和高碱蓬均表现出较强的吸盐能力,但对不同离子的吸收累积能力不同.盐地碱蓬地上部SO42–吸收量显著高于其他几种植物,适宜于硫酸盐或氯化物–硫酸盐盐渍土的改良;盐角草对Cl–表现出极强的吸收能力,适宜氯化物盐渍土的改良.
文献关键词:
藜科;盐生植物;地上生物量;吸盐特征;盐碱地改良
作者姓名:
王宁;赵振勇;张心怡;刘四海;蒋磊;宫江平;荆卫民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克拉玛依瑞利康源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引用格式:
[1]王宁;赵振勇;张心怡;刘四海;蒋磊;宫江平;荆卫民-.几种藜科盐生植物吸盐能力及生态学意义)[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2(06):1104-1112
A类:
aucheri,Salicornia,Ceratoides,latens,canescens,吸盐特征
B类:
盐生植物,生态学意义,生物改良,良能,地类,目的地选择,盐离子,离子吸收,植物材料,人工种植,种植试验,榆钱,菠菜,Atriplex,高碱,Suaeda,altissima,盐地碱蓬,salsa,盐角草,europaea,红叶,Chenopodium,rubrum,驼绒藜,四翅滨藜,含盐量,定植,地上部生物量,Na+,K+,Ca2+,Mg2+,Cl,SO42,藜科植物,hm2,植物组织,同离子,吸收量,宜于,硫酸盐,氯化物,盐渍土,吸收能力,地上生物量,盐碱地改良
AB值:
0.2376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