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保护层开采下伏煤岩卸压效应及其光纤监测
文献摘要:
保护层开采卸压效果评价及范围划定是保护层开采防冲技术应用的重要指标.以呼吉尔特矿区葫芦素煤矿上保护层开采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光纤传感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上保护层开采后底板破坏深度,获得了上保护层开采后下伏煤岩体应力分布规律,被保护层应力释放率及其变化特性,得出了被保护层卸压角和底板破坏深度等参数.设计了 3个钻孔将光纤植入工作面底板,实现了底板煤岩体的走向90.36 m、倾向128.47 m、垂向36.45 m空间范围内的卸压效果的实时监测.获得了工作面推进从-300~+255 m的保护层卸压监测数据.结果表明,上保护层开采底板煤岩体应力沿推进方向可划分为"原岩应力—应力集中—应力释放—应力恢复"4个阶段,应力集中阶段位于工作面前方60 m范围内,应力释放阶段位于工作面后方8~10 m以后区域,应力恢复阶段在工作面后方58~67 m以后区域.保护层开采后底板应力释放率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垂直方向上应力释放率峰值波动范围为4.2%~71.6%,应力释放率峰值随底板深度增加呈负对数减小.水平方向上应力释放率峰值位置与底板深度之间呈对数关系增大,底板深度越大应力释放率峰值滞后工作面距离越远.将应力释放率为10%作为卸压临界值,确定了 2-2中煤倾向卸压角为53.7°,走向卸压角为63.5°,光纤光栅和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测得的临界卸压深度分别为29.8和30.0 m,与理论计算结果偏差为1.1%~1.3%.分布式光纤测得的最大应力释放率为24.5%,光纤光栅测得的最大应力释放率为63.3%~81.0%.最后,分析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和光纤光栅测试在保护层开采卸压效果监测中的测试结果差异,对比了光纤测试和经验公式计算的底板破坏深度.光纤传感技术为保护层开采卸压范围监测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实现了数据采集、空间维度上对被保护层卸压效应的分布式、连续监测.
文献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保护层开采;卸压效应;光纤传感技术;现场监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柴敬;刘永亮;王梓旭;雷武林;张丁丁;欧阳一博;孙凯;翁明月;张有志;丁国利;郑忠友;张寅;韩刚
作者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西安科技大学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与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54;陇东学院能源工程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10;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5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柴敬;刘永亮;王梓旭;雷武林;张丁丁;欧阳一博;孙凯;翁明月;张有志;丁国利;郑忠友;张寅;韩刚-.保护层开采下伏煤岩卸压效应及其光纤监测)[J].煤炭学报,2022(08):2896-2906
A类:
卸压效应,煤岩体应力分布,+255
B类:
采下,卸压效果,范围划定,防冲技术,呼吉尔特矿区,葫芦素,煤矿,上保护层开采,采为,研究背景,现场实测,采后,底板破坏深度,应力分布规律,被保护层,应力释放率,变化特性,钻孔,空间范围,推进方向,原岩应力,应力集中,应力恢复,段位,前方,后区,底板应力,空间效应,垂直方向,波动范围,对数关系,越远,中煤,光纤光栅,分布式光纤监测,统测,最大应力,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效果监测,经验公式,公式计算,卸压范围,监测方法,空间维度,连续监测,近距离煤层,现场监测
AB值:
0.18000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