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从"讼师"到"律师"中国律师制度110年沧桑演变
文献摘要:
律师这个行业,在中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通常把以专门替写诉状、帮人打官司为生的人,称为"讼师".很多法律史论著,都会把讼师的鼻祖指认为春秋末期郑国大夫、百家争鸣之"名家"的代表人物邓析,《吕氏春秋》称他巧舌如簧、颠倒黑白,"以非为是,以是为非".但实际上,"讼师"一词的正式出现是在南宋,此前,人们多把讼师称为"教令人者""为人作词牒者".
这些充满鄙夷的称呼反映出讼师是个处于社会暗处的职业群体,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并不高.究其原因,除了当讼师的多为落第书生或落魄乡绅之外,主要是因为讼师作为一个游走在传统社会灰色地带的职业群体,挑战了封建统治者的制度设计与统治理想.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晓璐;谭乐沁
作者机构: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晓璐;谭乐沁-.从"讼师"到"律师"中国律师制度110年沧桑演变)[J].文史博览,2022(02):5-12
A类:
邓析,巧舌如簧
B类:
讼师,律师制度,沧桑,一百多年,诉状,打官司,法律史,史论,论著,鼻祖,指认,秋末,郑国,大夫,百家争鸣,名家,代表人物,吕氏春秋,颠倒黑白,以是,南宋,此前,教令,作词,鄙夷,称呼,暗处,职业群体,究其原因,落第,书生,落魄,乡绅,游走,传统社会,灰色地带,封建统治,统治者
AB值:
0.4800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