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头颈鳞癌临床分期相关性研究
文献摘要: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已经成为全球第6 常见的癌症,每年新诊断病例约 60 万例[1].HNSCC 的疾病分期是最具预测性的单一预后因素,包括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受累和远处转移,以及包膜外和神经周浸润[2-3].然而,这些参数不足以识别复发风险最高的患者,最近的研究确实显示,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多个部位中,较高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预后有着显著的不良影响[4-5].本研究对收治的102 例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了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研究,探讨其对诊断分期的意义.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曦;孙庆佳;朱冬冬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吉林 长春 13003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曦;孙庆佳;朱冬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头颈鳞癌临床分期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2(02):162-164
A类:
B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头颈鳞癌,临床分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新诊断,万例,疾病分期,预后因素,原发肿瘤,肿瘤大小,淋巴结,受累,远处转移,包膜,复发风险,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AB值:
0.291059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