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书法理论中的"中和"观念
文献摘要:
《礼记·中庸》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视"中和"为中庸之道最主要的内涵,为天下之"大本""达道",因而也是德性的最高境界.汉末人物品评中,也将"中和"作为最高评价标准,刘邵《人物志》讲:"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随后,这一观念渗透进书法品评理论.《书谱》中"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就是对书法"中和"之美的首次表达.项穆是这一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书法雅言》中专辟"中和"一节,并将"中和"观念运用到书法理论的方方面面.因此,"中和"不仅包含儒家对宇宙、天人关系的思考,也成为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书法的"中和"之美正来源于儒家思想,也是对儒家哲学的艺术化表达.
文献关键词:
"中和";书法理论;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
[1]
艺术(J)
作者姓名:
王丝雨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丝雨-.书法理论中的"中和"观念)[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22(11):116-119
A类:
平淡无味
B类:
书法理论,礼记,喜怒哀乐,谓之,发而皆中节,大本,达道,致中和,中庸之道,为天下,德性,最高境界,汉末,人物品评,人物志,凡人,最贵,调成,应节,一观,透进,书法品评,评理,书谱,不犯,和而不同,集大成者,法雅,雅言,中专,一节,方方面面,天人关系,书法艺术,审美追求,正来,儒家思想,儒家哲学,艺术化
AB值:
0.49233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