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婴幼儿照护方式对流动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一项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检验
文献摘要:
对具有"女性"和"外来人"双重身份的流动女性而言,优化婴幼儿照护体系成为缓解其生育压力和职业冲突,提高就业稳定性的重要政策内容.基于此,以婴幼儿照料供给主体为切入点,采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和PSM倾向得分匹配等量化方法,分析隔代照料、父职照料和机构照料对流动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在克服内生性造成的估计偏误后,三类照料方式均有效提升了流动女性的劳动参与度;第二,通过增长效应对比发现,隔代照料稳居高位而父职照料的促进效果最小;第三,照料方式的促进效应在户籍、现住房性质和有无二孩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充分释放女性流动人口劳动潜能,提高女性劳动市场参与率,需要在隔代照料、父职照料、机构照料之间进行优化调适,实现照护资源在具有不同特征的流动女性间均衡发展.
文献关键词:
婴幼儿照护;流动女性;劳动参与;照护资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海荣;王梦
作者机构:
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青岛 26606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海荣;王梦-.婴幼儿照护方式对流动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一项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检验)[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9):113-124
A类:
B类:
婴幼儿照护,照护方式,流动女性,女性劳动参与,外来人,双重身份,照护体系,生育压力,就业稳定性,政策内容,幼儿照料,供给主体,监测调查,Probit,工具变量法,PSM,倾向得分匹配,等量,量化方法,隔代照料,父职,内生性,偏误,增长效应,效应对比,稳居,促进效果,促进效应,户籍,房性,二孩,女性流动人口,劳动市场,参与率,现照,照护资源
AB值:
0.33991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