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研究:效果检验与传导机制
文献摘要:
选取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总体上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影响;其非线性影响在东部地区中存在"收敛门限",在中西部地区体现为"加速门限";消费需求和技术创新都在传导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但对东部地区而言技术创新水平没有中介作用.上述研究为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因地制宜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形成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撑.建议: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推动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实体经济协调发展,运用数字普惠金融刺激内需、助力技术创新,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监管.
文献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实体经济发展;区域异质性
作者姓名:
马红梅;赵志尚
作者机构: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引用格式:
[1]马红梅;赵志尚-.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研究:效果检验与传导机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40-50
A类:
B类:
实体经济发展,区域异质性,异质性影响,效果检验,传导机制,省级层面,计量模型,非线性影响,门限,中西部地区,消费需求,技术创新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路径,普惠金融服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协调发展,内需,金融监管
AB值:
0.20087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