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工程实践何以可能:关于"我造物故我在"的拓展性分析
文献摘要:
"我造物故我在"是工程哲学的一句箴言,也应该是工程社会学的一句箴言.工程活动是"人造物"与"物造人"的双向建构过程;只有通过造物-成人的双重变奏,才能形成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三重耦合,从而使工程达成"工程自身";这个三重耦合的实现又有赖于以现场感和工程记忆作为媒介的工程人与工程现场之间的耦合."人造物"与"物造人"的双重建构是工程本体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工程社会学得以可能的本体论基础.人、物、技术和制度之间的交互作用特别是关于工程现场的现象学分析,应该成为未来工程哲学与工程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基本主题.
文献关键词:
我造物故我在;工程人;工程感;现场感;工程记忆;三重耦合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大洲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4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大洲-.工程实践何以可能:关于"我造物故我在"的拓展性分析)[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22(04):286-294
A类:
我造物故我在,工程社会学,工程记忆
B类:
拓展性,工程哲学,一句,箴言,该是,工程活动,人造物,造人,双向建构,建构过程,变奏,人与人,人与物,三重耦合,有赖于,现场感,工程人,工程现场,双重建构,本体论,学得,现象学分析,社会学研究,工程感
AB值:
0.28397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