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自愿性问责:河长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动因分析
文献摘要:
在以河长制为代表的公共政策执行中,地方政府出现自愿接受监督的现象.这一自愿性问责现象看似违背常理,事实上有着内在的双重动因.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生需求.人民当家做主,必然要求政府向公众公开相关信息;民众要行使应有的权利,离不开政府提供透明信息;民众掌握相关信息,采取某种参与行动后,必将希望政府有及时且具针对性的回应.作为人民公仆的政府公务人员,鉴于对身份和制度的认同,自然产生愿意接受问责的理性动力.与此同时,作为理性委托人,政府公务人员不但会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趋势,积极配合,规避被动问责,而且会因应权势,创建"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建立问责模式推动相关工作,为问责创造更多"回旋空间",还会营造治水声势,吸纳各方社会力量,以获得问责中的支持.纵然自愿性问责在河长制的实践中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在进一步扩大民众参与治水的同时,要注意防止问责过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文献关键词:
自愿性问责;适当性逻辑;结果性逻辑;制度内生;策略技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郝亚光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郝亚光-.自愿性问责:河长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动因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89-98
A类:
自愿性问责
B类:
河长制,社会监督,动因分析,公共政策执行,看似,违背,常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的,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公仆,公务人员,自然产,委托人,动问,因应,权势,领导小组,问责模式,回旋,水声,声势,社会力量,纵然,大民,民众参与,过载,不必要,适当性逻辑,结果性逻辑,制度内生,策略技术
AB值:
0.3492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