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新媒体视角下的情感构式:"S可能V了假N"的形成与发展
文献摘要:
文章考察了近来流行的"S可能V 了假N"构式,认为这种构式主要表达一种对既成事实的假性评价.S主要是第一人称代词,以"我"最为多见,也有第二、三人称代词;V以单音节动词为主,包括行为动词、系动词和心理动词;N一般是表示人、物、时、地的可评价的概念名词.构式还出现了量化变体形式:"S可能V 了(数+量)假N",数词以"一"为主,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类,分别评价具体事物和具体事件.这种变体形式的出现表明构式的评价对象已经开始从具体事物扩展到具体事件,从自身评价过渡到他身评价,从说话双方扩大到交流的第三方,这是构式语义泛化的一种表现.考察表明,这种构式的形成源于近年来开始流行的表情包,由表情包所浮现的调侃与 自嘲构式义,是由语境和言者意图共同作用的结果,成为新构式产生的一种范式.
文献关键词:
S可能V了假N;假性评价;言者意图;语境动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源佳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源佳-.新媒体视角下的情感构式:"S可能V了假N"的形成与发展)[J].华中学术,2022(03):147-160
A类:
假性评价,言者意图,语境动因
B类:
新媒体视角,形成与发展,近来,来流,既成事实,第一人称代词,单音节动词,行为动词,心理动词,示人,名词,变体,数词,为名,名量词,动量词,评价对象,渡到,说话,构式语义,语义泛化,表情包,浮现,调侃,自嘲,构式义
AB值:
0.34590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