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铜在含氯薄液膜和杂色曲霉作用下的腐蚀行为
文献摘要:
目的 研究纯铜在含氯液膜和霉菌共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与机理.方法 将海南文昌采集的一株野生杂色曲霉接种到质量分数分别为0.9%和3.5%的NaCl溶液中制成孢子悬浮液,将孢子悬浮液均匀喷洒到铜试样表面后进行恒温恒湿试验,试验不同周期后采用体视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铜试样的腐蚀形貌,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试验14 d的试样表面和氩离子刻蚀15 s后的成分.结果 纯铜在NaCl薄液膜下的腐蚀产物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内层靠近基体的为致密的Cu2O钝化层,外层为疏松的Cu2(OH)2CO3和Cu2(OH)3Cl组成的Cu(II)碱式盐;无菌时,铜表面出现大量蓝绿色的Cu(II)碱式盐,杂色曲霉存在时,铜表面腐蚀产物主要为红棕色的Cu2O钝化膜,仅有少量Cu(II)碱式盐零星分布在Cu2O膜外层;0.9%NaCl薄液膜与霉菌共同作用时,试样表面腐蚀产物主要为Cu2O,当薄液膜中盐的质量分数升高到3.5%时,霉菌数量减少,Cu(II)碱式盐较0.9%NaCl薄液膜组增多.结论 纯铜的腐蚀产物由内层的Cu2O钝化层、外层的Cu2(OH)2CO3和Cu2(OH)3Cl组成双层结构.杂色曲霉通过呼吸作用影响液膜中的O2浓度进而影响铜的腐蚀产物组成,霉菌存在时腐蚀产物中Cu(II)碱式盐显著减少.含氯液膜与霉菌共同作用时,液膜中的NaCl浓度通过影响杂色曲霉的生长活性而影响腐蚀产物组成.
文献关键词:
纯铜;腐蚀;薄液膜;杂色曲霉;NaCl浓度;腐蚀产物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冯亚丽;李雪鸣;赵永;姚琼;邹士文;肖葵
作者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83;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北京 100083;63810部队,海口 571000;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北京 10007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冯亚丽;李雪鸣;赵永;姚琼;邹士文;肖葵-.铜在含氯薄液膜和杂色曲霉作用下的腐蚀行为)[J].表面技术,2022(09):178-187
A类:
碱式盐
B类:
薄液膜,杂色曲霉,腐蚀行为,纯铜,霉菌,海南文昌,一株,NaCl,孢子,悬浮液,喷洒,恒温恒湿,体视学,腐蚀形貌,光电子能谱,能谱仪,离子刻蚀,腐蚀产物,双层结构,内层,Cu2O,钝化层,外层,2CO3,3Cl,II,无菌,蓝绿色,红棕色,钝化膜,零星,成双,呼吸作用,作用影响,O2,产物组成,生长活性
AB值:
0.21761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