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非国有林地管制性征收补偿的习惯法进路
文献摘要:
我国实践中将非国有林地直接划定为公益林,完全符合管制性征收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行政行为限制权利人的权利行使;二是对权利人造成财产损失.非国有林地管制性征收补偿的可能依据有二:一是管制性征收及其补偿规定;二是基于意思自治的补偿约定.我国现行法律并无非国有林地管制性征收补偿规定,而且现有多数公益林于划定之初并非基于当事人意思,调出区划亦对当事人意思多有限制,难以认定公益林划定以当事人意思为基础.非国有公益林权利人主张权利限制补偿的依据应为《民法典》第10条,即适用管制性征收补偿习惯.2017年前,非国有林地管制性征收及其补偿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事实习惯,司法实践中一贯认可此种补偿,可以认定为习惯法.在对自然资源管制性征收的实践中,即使权利限制及其补偿缺乏制定法依据,只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获得普遍认同,民众公认其拘束力,且此种行为不违法背俗,即可认定形成习惯,则权利人可以依习惯法请求补偿.
文献关键词:
公益林;管制性征收;补偿;习惯法
作者姓名:
李敏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政法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引用格式:
[1]李敏-.非国有林地管制性征收补偿的习惯法进路)[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58-63,99
A类:
B类:
非国有,有林地,管制性征收,征收补偿,习惯法,地直,划定,公益林,完全符合,行政行为,制权,权利人,权利行使,人造,财产损失,意思自治,约定,现行法,无非,当事人意思,调出,林权,张权,权利限制,民法典,司法实践,一贯,拘束力,定形,请求,求补
AB值:
0.224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