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拮抗肌运动点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痉挛的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究拮抗肌运动点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痉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行常规腧穴电针治疗)和实验组(行拮抗肌运动点电针治疗),每组30例.对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患者神经功能NIH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FMA、下肢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FMA、下肢FMA均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痉挛患者进行拮抗肌运动点电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增强其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献关键词:
脑卒中;肢体偏瘫痉挛;拮抗肌运动点;电针;神经功能;肢体功能
作者姓名:
胡珏铭
作者机构:
高州市中医院 广东 茂名 5252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胡珏铭-.拮抗肌运动点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痉挛的研究)[J].临床护理研究,2022(10):19-21
A类:
拮抗肌运动点,脑卒中后肢体偏瘫,肢体偏瘫痉挛
B类:
电针治疗,我院,腧穴,患者随访,肢体运动功能,NIHSS,上肢,FMA,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临床推广
AB值:
0.06123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