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对脊柱结核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方法完成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疑似脊柱结核患者进行诊断研究。临床针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CT检查以及MRI检查,将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就两种方法诊断效能进行对比。结果:对所有患者完成手术病理检查后,120例脊柱结核均被证实。同CT检查比较,MRI检查骨质破坏、椎间盘受累、脊髓受压以及椎旁软组织脓肿征象检出率显著提升(P<0.05);在椎管狭窄以及附件侵犯征象检出率两方面,MRI检查同CT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对120例疑似脊柱结核患者CT检查后,真阴性患者0例,真阳性患者96例,假阴性患者14例,假阳性患者10例;完成MRI检查后,真阴性患者0例,真阳性患者118例,假阴性患者2例,假阳性患者0例;MRI检查脊柱结核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均高于CT检查(P<0.05);针对脊柱结核患者完成MRI检查后,患者椎体信号形态表现出扇形或者弥漫性改变特点。对于表现出扇形信号患者,主要为感染部位,并且在前缘以及后缘位置发生病变,以扇形方式向椎骨中逐渐扩散;此外通过MRI诊断,两面侵犯以及中心受累极为常见,对于T1WI,主要呈现出斑片状低信号现象。对于T2WI,呈现出高信号现象。如椎体发生炎性脓肿症状,则表现出不均匀椎体信号以及不规则形态。对于表现出严重病情患者,椎体终板破坏形态最终全部消失。结论:MRI诊断方法有效运用,可将脊柱结核诊断敏感性以及准确性显著提高,对于脊柱结核征象可以有效辨别,从而实现脊柱结核的早期确诊以及有效治疗。
文献关键词:
脊柱结核;核磁共振成像;CT;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晨
作者机构: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医院,陕西渭南 7155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康颐,2022(12):130-132
A类:
B类:
核磁共振成像,脊柱结核,结核患者,断后,诊断研究,诊断效能,手术病理检查,骨质破坏,椎间盘,受累,脊髓,受压,软组织,脓肿,征象,椎管狭窄,附件,查无,真阴,假阴性,假阳性,椎体,扇形,弥漫性,感染部位,前缘,后缘,生病,椎骨,两面,T1WI,低信号,T2WI,重病,终板,破坏形态,有效运用,诊断敏感性,辨别,诊断结果
AB值:
0.25374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