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运用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价值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产科收入并展开治疗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8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治疗时的产后时间,按照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治疗进行分组,分别纳入产后1组(42d~3个月)、产后2组(3~6个月)、产后3组(6个月~2年),患者例数分别为183例、83例、17例。分别对比盆底康复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电测肌电值、I、II类肌力、尿失禁发生率、性生活质量、阴道后壁脱垂、子宫脱垂情况。结果:采取盆底康复治疗方法以后,治疗后产后1组和产后2组电测肌电值、I、II类肌力,相比治疗前明显提高,前后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组患者治疗前后改善并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尿失禁率方面,除产后3组以外,1组和2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治疗后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盆底康复治疗以后,对三组患者的性满意度、性交流、性态度、性反应等方面的评分,对比发现产后1组性生活质量最高,产后2组次之,产后3组评分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阴道后壁脱垂率、子宫脱垂率的对比发现,产后1组患者治疗后阴道后壁脱垂率、子宫脱垂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组和产后3组的阴道后壁脱垂率、子宫脱垂率,与治疗前并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产后42d~3个月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最佳时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降低尿失禁发生率,改善阴道后壁脱垂、子宫脱垂情况,提升产后性生活质量。产后3-6个月,6个月-2年这两个阶段盆底康复效果较差于42天-3个月。可见,在盆底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需合理选择产后时机,以增强患者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效果。
文献关键词:
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作者姓名:
王雪芹
作者机构:
莱阳市妇幼保健院,山东莱阳 2652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雪芹-.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分析)[J].康颐,2022(11):209-211
A类:
B类:
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机运,临床价值,本院,产科,42d,肌电,II,肌力,性生活质量,阴道,后壁,子宫脱垂,差异对比,产后尿失禁,性满意度,性交,性态度,最佳时机,康复效果,疾病治疗
AB值:
0.0955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