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区域水稻潜在适生区的变化
文献摘要:
基于双季稻(早稻、晚稻)和一季稻的站点数据以及历史时期(1970?2000年)与未来时期(2081?2100年)气候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研究影响中国水稻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并预测分析水稻在历史与未来时期适生区的变化,为未来气候变化下中国水稻的合理种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影响双季稻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干旱月降水量、最暖季度平均气温和最干旱季度降水量;影响一季稻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年平均气温和最暖季度降水量.(2)在历史时期,早稻和晚稻适宜种植区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以南地区,其适宜种植区面积占比分别为14.26%和13.01%,其中大部分地区为较适宜区,占比分别为7.66%和6.62%;一季稻适宜种植区面积占比为45.46%,主要以较适宜和适宜地区为主,面积占比分别为23.47%和18.86%.(3)相比历史时期,未来时期早稻的适宜种植区面积占比在SSP126、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将分别增加6.27个、9.26个和16.66个百分点,晚稻分别增加4.26个、5.55个和10.97个百分点,一季稻分别增加11.34个、18.46个和28.31个百分点.到21世纪末,早稻的适宜种植区在空间分布上向川渝、黄淮地区扩张,晚稻的适宜种植区在空间分布上向川渝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北小部分地区扩张,一季稻的完全适宜区表现出向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扩张.整体而言,未来气候变化有助于扩大中国水稻适宜种植区.
文献关键词:
水稻;气候因子;潜在适生区;MaxEnt模型
作者姓名:
吕彤;郭倩;丁永霞;刘力;彭守璋
作者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杨凌 712100;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宝鸡 721013;浙江树人学院,绍兴 31001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凌712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吕彤;郭倩;丁永霞;刘力;彭守璋-.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区域水稻潜在适生区的变化)[J].中国农业气象,2022(04):262-275
A类:
B类:
MaxEnt,预测未来,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中国区域,潜在适生区,双季稻,早稻,晚稻,一季稻,未来时期,最大熵模型,研究影响,水稻种植,种植分布,气候因子,预测分析,合理种植,月降水,降水量,暖季,旱季,年平均气温,种植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宜区,SSP126,SSP245,SSP585,百分点,世纪末,川渝,黄淮地区,小部,华北平原,整体而言,大中国
AB值:
0.26611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