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标幽赋》"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辨析
文献摘要:
《标幽赋》成书于金元时期,作者为针灸名家窦汉卿,本赋因将深幽晦涩的针灸理论简化,并采用歌赋的形式使其琅琅上口,因而广为流传.《标幽赋》中的内容有着清晰的逻辑顺序,书中"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的后文内容为"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这句话是在讲述医者进针前的准备工作,意为针刺之前,医者需要通过观察局部的"部分",以了解经络的"虚实",从而辨明证型、确定治法治则,进而确定诊疗思路.这里的"观",不仅仅指用眼观察,可以拓展为通过医者的触诊、听诊、切诊等方法进行诊察.
文献关键词:
"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标幽赋》;窦汉卿;针灸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猛;吴云川;汪建民
作者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04;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汪建民名老中医工作室,江苏南京21001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猛;吴云川;汪建民-.《标幽赋》"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辨析)[J].中医学报,2022(12):2512-2515
A类:
标幽赋,窦汉卿,琅琅上口
B类:
经络,成书,金元,针灸名家,深幽,晦涩,歌赋,广为流传,先令,口内,医者,进针,准备工作,意为,针刺,通过观察,辨明,明证,证型,治法治则,诊疗思路,仅指,指用,用眼,触诊,听诊,切诊,诊察
AB值:
0.4669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