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针刺干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针刺可有效干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主要是通过介导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细胞间信号通路以及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 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s,PI3K)/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cAMP/蛋白质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嘌呤能受体等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针刺干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信号通路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但仍需关注以下方面:实验研究多集中于单一信号分子或信号通路,各通路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针刺穴位、干预方法及参数选择缺乏统一标准,亟需建立统一的疗效评价体系;针刺通过干预MAPK信号通路、抑制脊髓组织细胞凋亡,从而提高膀胱逼尿肌细胞收缩能力这一机制有待加强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虽研究已证实针刺能够激活cAMP/PKA信号通路,但仍缺乏对相关通路上下游信号分子及其他相关转录蛋白的基因表达检测,且针刺改善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与相关信号通路之间的具体关系有待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3等蛋白信号分子可作为今后针刺干预脊髓损伤后膀胱逼尿肌功能研究新的探索领域;五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质等均可能是影响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运动与感觉功能的重要分子机制,可作为今后临床研究新的干预靶点.
文献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损伤;针刺;信号通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韦慧麟;任亚锋;白俊敏;王永福;牛秋妍;陈净
作者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河南郑州45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韦慧麟;任亚锋;白俊敏;王永福;牛秋妍;陈净-.针刺干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22(08):1623-1629
A类:
B类: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Wnt,catenin,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kinases,PI3K,protein,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target,rapamycin,mTOR,cAMP,PK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MAPK,嘌呤能受体,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多集,信号分子,针刺穴位,干预方法,参数选择,统一标准,疗效评价,组织细胞,逼尿肌,肌细胞,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相关通路,上下游,膀胱功能,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TGF,Smad3,功能研究,五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感觉功能,干预靶点
AB值:
0.28471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