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内源抑制物对加拿大紫荆种子萌发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探究内源抑制物质对加拿大紫荆(Cerciscanadensis)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揭示加拿大紫荆种子的休眠原因及其解除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加拿大紫荆种子为试验材料,先采用80℃热水预处理,再经低温层积处理解除种子的生理休眠,对不同层积阶段的种子进行发芽率和生物活性测定.结合气质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与标准品有效半抑制浓度(IC50)方法,分析加拿大紫荆种子内源抑制物种类及休眠解除过程中内源抑制物含量的变化.[结果]内源抑制物是引起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随着层积时间延长,休眠逐渐解除.加拿大紫荆种子种皮和胚乳各分离相提取液对白菜籽发芽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醚相>甲醇相>水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表明种皮和胚乳中的内源抑制物主要存在于乙醚相、甲醇相、乙酸乙酯相提取液中.采用GC-MS技术测得加拿大紫荆种皮和胚乳分离相提取液中主要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邻苯三酚6种可能对加拿大紫荆种子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对6种物质标准品进行有效半抑制浓度(IC50)测定发现:油酸对白菜籽发芽无抑制作用,较高浓度的亚油酸、棕桐酸、硬脂酸才能抑制白菜籽发芽,而较低浓度的BHT和邻苯三酚对白菜籽发芽就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亚油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棕榈酸、硬脂酸、BHT、邻苯三酚的含量逐渐下降,层积后的4种物质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42.43%、52.00%、5.77%、96.14%.[结论]结合IC50及层积过程中内源抑制物含量的变化,认为邻苯三酚可能是引起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的主要抑制物质.
文献关键词:
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内源抑制物;GC-MS;有效半抑制浓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浩宇;高云鹏;朱铭玮;吴洋;徐林桥;李淑娴
作者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7;盐城林场,江苏 盐城 22413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浩宇;高云鹏;朱铭玮;吴洋;徐林桥;李淑娴-.内源抑制物对加拿大紫荆种子萌发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5):104-112
A类:
加拿大紫荆,Cerciscanadensis,有效半抑制浓度
B类:
种子萌发,内源抑制物质,热水,再经,低温层积,层积处理,发芽率,生物活性测定,气质联用,HPLC,技术与标准,标准品,IC50,除过,种皮,胚乳,提取液,白菜,菜籽,乙醚,水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二叔,叔丁基,对甲酚,BHT,苯三酚,种子休眠解除,油酸含量,先下
AB值:
0.15605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