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高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测高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vascular density,VD)及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本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8~40岁近视患者共110例(110眼),根据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将其分为高度近视组(SER<-6.00 D)57眼、对照组(-6.00~-0.50 D)53眼.对所有受检者进行OCTA检查,量化黄斑区各部位视网膜厚度及表层微血管密度,比较对照组及高度近视组各部位视网膜微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度近视组黄斑区内环范围内血管长度密度(vascular length density,VLD)、血管灌注密度(vascular perfusion density,VPD)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外环 VLD、VPD无明显变化;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的相关指标包括面积、周长、充实度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高度近视组黄斑区中心凹及外环上方RT有所减少(P<0.05),内环RT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黄斑各分区VLD和VPD均呈正相关(P<0.05);黄斑中心凹及外环各象限的VLD、VPD与对应区域RT呈正相关(P<0.05),内环各象限VLD、VPD与RT无明显相关性;内环部分象限及外环整体RT与SER呈正相关(P<0.05),与眼轴(axial length,AL)呈负相关(P<0.05);黄斑区VLD、VPD与SER呈正相关,与AL呈负相关(P<0.05).结论 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及血管密度随近视程度增加而减少,早期应用OCTA检测近视人群视网膜结构和血流循环的变化,有利于评估和监测近视进展.
文献关键词:
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郑淑月;税荔;唐冲;李琦
作者机构:
400016重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郑淑月;税荔;唐冲;李琦-.高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分析)[J].陆军军医大学学报,2022(10):1067-1073
A类:
B类:
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应用光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giography,OCTA,测高度,density,VD,retinal,thickness,本院,眼科门诊,门诊就诊,等效球镜度,spherical,equivalent,refraction,SER,受检者,视网膜微血管密度,血管长度密度,length,VLD,血管灌注密度,perfusion,VP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avascular,zone,FAZ,周长,充实度,象限,眼轴,axial,AL,近视程度,早期应用,视网膜结构,血流循环,近视进展,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AB值:
0.2611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