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被害经历对我国居民公共安全感的影响——基于道德感与家庭信任的双重调节模型
文献摘要:
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框架下的微观变量,公共安全感对于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其在个体遭受犯罪侵害后的波动情况值得被详尽揭示与深入探讨.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WVS)中国区数据,综合运用Spss、Mplus、Matlab分析工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Johnson-Neyman分析与多项式曲面拟合技术,验证被害经历与我国居民公共安全感的关系,以及道德感与家庭信任的双重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直接被害经历会降低我国居民的公共安全感,间接被害经历对公共安全感无显著影响;道德感与家庭信任均会显著弱化直接被害对公共安全感的负向影响;在道德感与家庭信任的双重调节作用下,直接被害对公共安全感消极影响呈现下降趋势.研究结论旨在提出缓解因被害经历所致公共安全感降低的理论模型,以期提升我国居民应对犯罪侵害的能力,实现增进人民福祉与社会整体安全的最终目的.
文献关键词:
被害经历;公共安全感;道德感;家庭信任;双重调节模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许博洋;张纯琍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许博洋;张纯琍-.被害经历对我国居民公共安全感的影响——基于道德感与家庭信任的双重调节模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4):1-12
A类:
被害经历,双重调节模型
B类:
公共安全感,道德感,家庭信任,总体国家安全观,生活满意度,侵害,详尽,世界价值观调查,WVS,中国区,Spss,Mplus,Matlab,Johnson,Neyman,多项式,曲面拟合,调节效应,双重调节作用,消极影响,论旨,致公,人民福祉,社会整体
AB值:
0.206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