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水土适应"的双重内涵:论《剑桥》中的奴隶制历史
文献摘要:
"水土适应"关乎在热带的生存与移居,标志着殖民主义的根本面向.卡里尔·菲利普斯的《剑桥》挖掘了"水土适应"母题的双重内涵,即殖民病学和丧失性流散,从后殖民逆写走向当代历史书写.小说首先将"水土适应"再现为殖民病学,揭示腐败理论、神经理论的两大范式是英国废奴辩论的病学基础,并构建反殖民实践从而逆写殖民话语.它更以僵尸叙事重构"水土适应"为丧失性流散,复现黑人族群的丧失,表达跨大西洋忧郁史观.尽管《剑桥》彰显"新奴隶叙事"的当代视野,却将奴隶制历史作为结构性创伤,暴露强化帝国叙事的政治局限.它也成为评估当代奴隶制书写政治意义的重要参照.
文献关键词:
卡里尔·菲利普斯;《剑桥》;"水土适应";奴隶制历史;忧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池慧仪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池慧仪-."水土适应"的双重内涵:论《剑桥》中的奴隶制历史)[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4):54-60
A类:
B类:
剑桥,奴隶制历史,移居,殖民主义,卡里尔,菲利普斯,母题,流散,后殖民,历史书写,腐败,经理,辩论,反殖民,殖民话语,更以,僵尸,叙事重构,复现,黑人,族群,大西洋,忧郁,新奴隶叙事,当代视野,帝国,政治局,政治意义
AB值:
0.33958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