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页岩储层压裂液渗吸期间微观孔隙原油动用特征
文献摘要:
为揭示页岩油储层压后闷井渗吸期间微观孔隙内原油的动用规律,并研究页岩组构相、渗吸方式等因素对渗吸效果的影响,针对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页岩油储层,利用纹层状组构相及块状组构相页岩,开展页岩压裂液自发渗吸及带压渗吸实验.首先,利用扫描电镜(SEM)及低温氮气吸附(LTNA)分析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其次,利用低温氮气吸附对孔隙直径(孔径)与横向弛豫时间(T2)之间的转换系数进行标定,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NMR)揭示页岩孔径分布特征;最后,开展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压裂液渗吸实验,分析渗吸过程中核磁共振T2谱变化特性,研究不同孔径微观孔隙内的原油动用特征,并定量评价微孔、介孔和大孔的原油采出程度及其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渗吸过程分为快速渗吸段、过渡段以及平稳段3个阶段;页岩油采出程度主要取决于介孔,介孔对总孔原油采出程度贡献度可达50%以上;块状组构相页岩微孔及介孔中原油动用难度较大;相比于自发渗吸,带压渗吸时,大孔原油采出程度大幅增加.
文献关键词:
页岩油;自发渗吸;带压渗吸;微观孔隙结构;组构相;核磁共振
作者姓名:
孙庆豪;王文东;苏玉亮;徐纪龙;郭新成;李冠群
作者机构:
非常规油气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266580
引用格式:
[1]孙庆豪;王文东;苏玉亮;徐纪龙;郭新成;李冠群-.页岩储层压裂液渗吸期间微观孔隙原油动用特征)[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9):3311-3322
A类:
组构相
B类:
页岩储层,储层压裂,压裂液,原油动用,动用特征,页岩油储层,闷井,动用规律,岩组,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纹层,层状,块状,自发渗吸,带压渗吸,渗吸实验,低温氮气吸附,LTNA,页岩微观孔隙,微观孔隙结构,孔隙结构特征,孔隙直径,横向弛豫时间,转换系数,核磁共振技术,NMR,孔径分布,吸过,变化特性,不同孔径,定量评价,微孔,介孔,采出程度,贡献度,过渡段
AB值:
0.25627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