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清末的武侠启蒙与金庸武侠小说的新境界
文献摘要:
自甲午战争惨败之后,清廷内忧外患,士大夫由自强转为救亡.章太炎、梁启超、谭嗣同等认为日本的武侠能影响政治,可以为中国借鉴,他们的重侠主张掀起了清末民初中国知识界的尚侠热潮,20世纪初侠风复炽,武侠小说再次掀起创作高潮.金庸在其武侠小说创作方面开辟了新境界:他的武侠小说不同于清朝武侠小说的理性化倾向,也不似民国初年的武侠偏向于情而非义,他的武侠小说完成了古典武侠小说向现代武侠小说的转化;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了五四文学中感时忧国的历史意识,他将武侠置身于历史场景之中,集中书写武侠的家国意识并对国民性进行思考;他对武功的创造性描写、雅俗文学界限的超越、理想国语的实践、人的文学的召唤,具有重建伦理、召唤良知、讴歌侠客、肯定爱情、批判虚伪、驱逐黑暗、启蒙民众的意义.金庸拓展了武侠形象,回应了梁启超等人的呼吁,这也是对五四文学精神的发扬.
文献关键词:
梁启超;武侠小说;启蒙;金庸;文化想象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岸峰
作者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530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岸峰-.清末的武侠启蒙与金庸武侠小说的新境界)[J].南都学坛,2022(01):35-45
A类:
B类:
金庸武侠小说,新境界,甲午战争,惨败,清廷,内忧外患,士大夫,救亡,章太炎,梁启超,谭嗣同,清末民初,中国知识,知识界,侠风,高潮,小说创作,清朝,理性化,不似,民国初年,非义,说完,扬中,五四文学,感时忧国,历史意识,置身于,历史场景,家国意识,国民性,武功,性描写,雅俗,俗文学,文学界,理想国,国语,人的文学,召唤,良知,讴歌,侠客,爱情,虚伪,驱逐,黑暗,超等,呼吁,文学精神,文化想象
AB值:
0.410287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