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诗经》里走出来的昆虫——蜾蠃
文献摘要:
古人在野外辛苦劳作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进行自然观察了,不过古人的很多记录,现在看来都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因为科学不发达,面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古人往往寄希望于神助或者天助,导致古代迷信盛行.人类在"观察"的基础上,加上迷信的思想,在古代产生了很多"化生"的说法.比如,我们曾在"《诗经》里走出来的昆虫—萤火虫"一文中提到"腐草化萤"之说,"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的说法也一样.古人看见蜾蠃将螟蛉之子带回自己的巢中,就认为蜾蠃有雄无雌,不会繁育后代,所以就把螟蛉之子带回家抚养.因此,很久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义子称作"螟蛉子".《诗经·小雅·小宛》借蜾蠃不辞辛劳地养育别人的孩子,象征那些勤于修德者,言王若不勤政以固位,必将有勤于修德者取而代之.西汉扬雄的《法言》中记述:"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蠃祝之曰:'类我,类我.'久则肖之矣."意思是说蜾蠃把螟蛉之子带回家后,对其念叨"像我,像我",慢慢地螟蛉就变成蜾蠃了.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红珍
作者机构: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红珍-.《诗经》里走出来的昆虫——蜾蠃)[J].百科知识,2022(07):38-45
A类:
蜾蠃,螟蛉
B类:
诗经,昆虫,古人,在野,辛苦,苦劳,劳作,自然观察,多记,看来,不发达,解决不了,寄希望于,神助,迷信,盛行,说法,萤火虫,一文,草化,之说,看见,巢中,繁育,后代,带回家,抚养,很久,习惯于,义子,称作,小雅,不辞辛劳,养育,别人,勤于,修德,勤政,固位,取而代之,西汉,扬雄,法言,记述,意思,念叨,慢慢
AB值:
0.43162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