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1952-1958年赵县安济桥修缮工程回顾
文献摘要:
1952-1958年赵县安济桥修缮工程,在中国文物保护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的直接领导下,汇集了文物保护工程和桥梁工程专家,对安济桥开展了详尽的勘察,经过多次争论和反复沟通,不断完善修缮技术方案.安济桥修缮工程采用压力灌浆和在主券石上浇筑钢筋混凝土盖板的方法加固拱券,并修复塌毁的东侧石券,更换破损的小券石,新制伏石、仰天石和桥面石,根据对崩落到河床中的栏板进行深入发掘和研究,确定栏板和望柱的题材和排列方式,并用新石料制作和安装.由于在修缮工程中补配了大量的新石料,引发了关于文物保护"新"与"旧"的争议,梁思成先生为此提出了在古建筑修缮中要体现"整旧如旧"的思想.本文在对历史档案及文献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对修缮工程方案的最终确定和工程的具体实施进行了回顾,并就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安济桥修缮工程是在特定技术条件和历史背景下实施的一项古建筑修缮工程,存在着一些历史局限性,但对现在的文物保护工程依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文献关键词:
安济桥;文物保护工程;整旧如旧;梁思成
作者姓名:
顾军
作者机构: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北京 10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顾军-.1952-1958年赵县安济桥修缮工程回顾)[J].中国文化遗产,2022(02):100-109
A类:
安济,安济桥,整旧如旧
B类:
修缮工程,中国文物,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汇集,文物保护工程,桥梁工程,详尽,勘察,修缮技术,压力灌浆,浇筑,钢筋混凝土,盖板,加固拱,拱券,塌毁,东侧,新制,制伏,仰天,桥面,崩落,落到,河床,栏板,望柱,排列方式,石料,补配,梁思成,古建筑修缮,历史档案,资料整理,工程方案,工程技术问题,技术条件,历史背景,历史局限性
AB值:
0.32187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