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卵巢转移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AMN)卵巢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此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认识.方法 对2008-04-2020-1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医院病理科诊治的6例LAMN卵巢转移进行回顾性研究,复习临床资料,复阅全部病理切片,并行免疫组化检查,同时选择17例卵巢原发性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BOT)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者平均发病年龄及肿瘤大小均无明显差异,6例LAMN卵巢转移中,5例同时行阑尾切除,术后诊断LAMN;6例中4例呈双侧卵巢受累,2例右侧卵巢发生,4例显示黏液组织浸润卵巢被膜并呈外突结节性生长,5例出现腹膜假黏液瘤.形态学观察:肿瘤均呈多灶性生长,可见大小不一扩张囊腔,囊内壁以高柱状黏液性上皮为主,杯状细胞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3例CK7局灶弱阳性,3例阴性,5例CK20弥漫强阳性,1例弱阳性,4例CDX2及SATB2均呈阳性表达;同时切除5例阑尾病例,均符合LAMN形态学特点,免疫标记CDX2及SATB2均呈强阳性.17例MBOT中,15例单侧卵巢发生,2例双侧发生,卵巢被膜均完整,未见黏液浸润.卵巢内可见单灶或多灶性黏液性囊腔,囊内壁覆轻/中度异型性黏液性上皮,杯状细胞易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15例CK7呈弥漫性强阳性,5例CK20局灶阳性,17例中的4例及2例CDX2及SATB2呈弱阳性,其余呈阴性.结论 肿瘤发生部位、是否存在腹膜假黏液瘤、卵巢被膜有无浸润以及囊内壁上皮是否出现多灶性乳头状结构等形态是区分两者的主要临床特点,镜下判断要点除了依据是否出现黏液池,黏液上皮形态,是否出现杯状细胞及上皮下裂隙、是否存在黏液性肉芽肿等形态学特征外,黏液内脱落微小乳头簇以及固缩退变性上皮细胞聚集这两个特征,也可作为鉴别两者的附加形态学参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K7、CK20、CDX2、SATB2等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一线抗体使用,但需注意后者可能在LAMN累及卵巢中失表达.同时,与畸胎瘤相关的卵巢黏液性肿瘤可表现为与LAMN累及卵巢相同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需注意鉴别.
文献关键词: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卵巢转移;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解建军;张慧;任风梅;张永欢;刘芳;李博;王玉民
作者机构: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医院病理科,山东青岛 26610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解建军;张慧;任风梅;张永欢;刘芳;李博;王玉民-.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卵巢转移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22(05):412-416
A类:
LAMN,MBOT,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
B类: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卵巢转移,临床病理特点,临床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病理科,回顾性研究,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检查,性交,对照分析,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时行,阑尾切除,受累,组织浸润,外突,结节性,腹膜假黏液瘤,形态学观察,多灶性,大小不一,囊腔,内壁,柱状,杯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K7,弱阳性,CK20,CDX2,SATB2,阳性表达,巢内,异型,易见,弥漫性,肿瘤发生,发生部位,壁上,乳头状,临床特点,液池,裂隙,肉芽肿,形态学特征,退变性,上皮细胞,细胞聚集,形态学参数,需注意,巢中,畸胎瘤,卵巢黏液性肿瘤
AB值:
0.2178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