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隔绝·遮蔽·敞开——关于《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围墙"隐喻
文献摘要:
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以一桩弑父案向世人展示了一场有关信仰、理性、自由意志、情欲的相互角斗.故事中这个最终因角斗四分五裂的家庭也蕴涵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社会严峻形式的隐喻:"我们这里开始了一个普遍'隔绝'的时代."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直在为这种"隔绝的时代"寻找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一种隐喻:这就是"围墙"意象.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每一个卡拉马佐夫兄弟命运几乎都与"围墙"有关,"围墙"预示了"隔绝"状态的在场.作为"隔绝"本身的无形之围墙既将两个世界隔开,又是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意设置"围墙"这一客观的自然背景作为"隔绝"之界限,通过一系列有形或无形的"围墙"揭开被遮蔽在所有稳定的日常生活之下的人的灵魂深处的秘密.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钱珏霖
作者机构: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钱珏霖-.隔绝·遮蔽·敞开——关于《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围墙"隐喻)[J].世界文化,2022(07):33-35
A类:
B类:
隔绝,遮蔽,敞开,卡拉,拉马,马佐夫,兄弟,围墙,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前,部长,长篇小说,一桩,弑父,世人,自由意志,情欲,角斗,终因,四分五裂,蕴涵,表达方式,预示,两个世界,隔开,列有,揭开,灵魂深处,秘密
AB值:
0.29809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