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青藏高原东南缘次林错岩体晚白垩世—早新生代快速剥蚀
文献摘要: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研究构造、地貌演化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前人研究主要揭示了晚始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以来的快速剥蚀事件,缺乏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地貌演化过程的研究.次林错花岗岩已有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覆盖了整个新生代时期,为探索该区域新生代早期的剥露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该岩体新生代早期冷却事件是岩浆冷却单一作用的结果,还是受快速剥蚀作用的影响,目前仍然存疑,需要定量研究.因此,本文结合已有的岩石地化和年代学数据,对次林错花岗岩开展了锆石饱和温度和一维岩浆冷却模拟研究.锆石饱和温度计算结果表明次林错花岗岩的岩浆结晶温度介于647~705℃之间,属低温花岗岩.一维岩浆冷却模拟结果显示岩体侵位时的最小围岩温度为160~120℃,对应深度约为3.7~5.0 km.结合锆石和磷灰石(U-Th)/He年代学数据,本文认为该岩体在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67~40 Ma)经历了一期剥蚀量至少为2 km的快速剥蚀事件.已发表成果的综合分析表明,此次快速剥露事件可能是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广泛存在的构造剥蚀事件,新特提斯洋的俯冲闭合与印亚板块的初始碰撞可能是触发此次大规模区域剥蚀的主要原因.
文献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次林错花岗岩;晚白垩世—早新生代;快速剥蚀;锆石饱和温度计;一维岩浆冷却模拟;低温热年代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沈续文;沈晓明;刘静;曾令森;杨超群;葛玉魁;邢宇堃;曾宪阳;王子君;李云帅;李金阳
作者机构:
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天津,300072;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北京,100085;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沈续文;沈晓明;刘静;曾令森;杨超群;葛玉魁;邢宇堃;曾宪阳;王子君;李云帅;李金阳-.青藏高原东南缘次林错岩体晚白垩世—早新生代快速剥蚀)[J].地质学报,2022(10):3332-3344
A类:
次林错花岗岩,一维岩浆冷却模拟,锆石饱和温度计
B类:
青藏高原东南缘,岩体,晚白垩世,新生代,快速剥蚀,地貌演化,晚始新世,早中新世,晚中新世,代时,低温热年代学,冷却事件,剥蚀作用,存疑,定量研究,结晶温度,围岩,磷灰石,Th,He,Ma,剥蚀量,青藏高原地区,新特提斯洋,俯冲
AB值:
0.17024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