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2018年1月青岛市一次重度污染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文献摘要:
利用中国国家地面站逐小时气象观测资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空气质量逐时监测数据、ECMWF 0.125°(纬度)×0.125°(经度)再分析资料及青岛市八关山自动站常规要素逐小时数据,对2018年1月15~22日青岛市一次重度污染雾—霾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10为首要污染物,污染过程中青岛市48 h输入污染源前期主要为北方干冷气团与江淮湿空气在山东半岛北部汇聚堆积,后期则主要包括山东省内局地大气污染物排放.雾—霾期间,500 hPa中高纬地区受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中西伯利亚冷低压控制,宽广的东亚横槽稳定维持,青岛上空以平直西风气流为主,地面等压线稀疏,风速小;随着横槽转竖,纬向型环流转为经向型,冷空气大举南下,风速急增,降雪发生,雾—霾迅速消散.在静稳的大气环流背景下,当近地逆温层内弱风或持续吹陆风,对流层低层上升和下沉运动较弱,水汽条件较好时,有利于雾—霾维持.综合分析雾—霾各阶段PM2.5浓度和相对湿度与能见度间的关系发现,霾阶段两因子影响力相当;雾阶段能见度主要受相对湿度的影响;静稳条件下PM2.5浓度累积增加是影响雾、霾混合阶段能见度的主要因子.
文献关键词:
雾—霾;后向轨迹;环流形势;气象因子
作者姓名:
樊晓婷;李英;刘应辰
作者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青岛266003
引用格式:
[1]樊晓婷;李英;刘应辰-.2018年1月青岛市一次重度污染雾—霾天气成因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2(06):719-728
A类:
八关
B类:
青岛市,重度污染,天气成因,成因分析,家地,地面站,时气,气象观测,观测资料,环境监测,总站,空气质量,ECMWF,纬度,经度,再分析资料,关山,自动站,小时数,天气过程,PM10,首要污染物,污染过程,中青,污染源,干冷,冷气团,江淮,湿空气,山东半岛,局地,地大,大气污染物,污染物排放,hPa,中高纬地区,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西伯利亚,低压控制,宽广,东亚,横槽,岛上,上空,平直,西风,风气,等压线,纬向,经向,冷空气,大举,南下,降雪,消散,静稳,大气环流,环流背景,近地,逆温层,陆风,对流层,低层,水汽条件,PM2,相对湿度,能见度,关系发现,两因子,后向轨迹,环流形势,气象因子
AB值:
0.509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