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地球环电流动力学过程研究
文献摘要:
地球环电流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约2~7个地球半径的区域,是地球磁层最重要的电流系统之一.?高能离子(~1 keV到数百keV),例如质子和氧离子,被认为是环电流的主要载流子.?地球磁暴期间环电流的增强被广泛认为是地球表面水平磁场扰动的主要原因.?在磁暴主相之后,环电流通常需要几天(即磁暴恢复相)才能恢复到平静时期的水平.?本文介绍了不同种类的粒子,特别是氧离子,对环电流的相对贡献以及环电流在磁暴恢复相期间的损失情况.?在高极光电集流水平时,不同种类粒子的等离子体压强显著增加,其中H+离子的压强主要分布在等离子体层内,并始终占主导地位.?重离子和电子的压强在等离子体层外增加,形成强烈的晨昏不对称性,并分别在黄昏和黎明侧达到峰值.?此外,无论是平静时期还是活跃时期,能量从50?keV到几百keV的氢离子贡献的压强是环电流等离子体压强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氦的贡献一般较小.?在活跃时期,10?keV?0.8),在L小于3的情况下,其相对压强的贡献量有时甚至会大于H+离子.?与没有O+离子贡献环电流的情况相比,当O+离子对环电流有明显贡献时,O+离子和等离子体总压强明显增大,随着sym-H的减小,压强峰值向低L值移动.?此外,当sym-H小于?60?nT时,在大多数L壳层上没有O+离子的概率都为0.?这些观测特征都表明,在地磁活跃时期,O+离子在环电流中起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O+离子就没有磁暴.?另一方面,在地磁相对平静的情况下,R值越小,O+离子不出现的概率越高.?这种强相关性表明,在地磁平静的情况下,O+离子总是不存在的.?在磁暴恢复阶段,H+离子和O+离子的寿命普遍随着L值的增加而增长,当粒子能量?~50?keV时,H+离子的寿命比O+离子的寿命短,而当能量>?~50?keV时情况相反,这与理论预测是一致的.?同时,理论计算得到的电荷交换寿命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这证实了电荷交换是磁暴恢复相期间环电流离子损失的主要机制.
文献关键词:
环电流;离子成分;氧离子;电荷交换;环电流衰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庄雁;乐超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 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87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庄雁;乐超-.地球环电流动力学过程研究)[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2022(05):556-566
A类:
环电流衰减
B类:
流动力学,动力学过程,过程研究,赤道,球半径,地球磁层,keV,数百,质子,氧离子,载流子,磁暴期,地球表面,表面水,磁场扰动,几天,复相,平静,相对贡献,极光,集流,H+,等离子体层,重离子,晨昏,不对称性,黄昏,黎明,几百,氢离子,子贡,O+,离子对,地磁活动,sym,nT,无一例外,贡献量,体总,总压,不出,强相关性,寿命短,理论预测,电荷交换,流离,离子成分
AB值:
0.246513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