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北天山西段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文献摘要:
北天山增生杂岩带是北天山洋最终闭合的产物,对其中的地质体进行详细研究是揭示北天山洋演化过程的关键.北天山增生杂岩带内存在一些花岗质侵入体,然而目前为止,对这些岩体的形成时代及成因研究十分有限.本文对北天山西段的萨尔萨拉岩体和艾鲁逊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并探讨其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萨尔萨拉岩体和艾鲁逊岩体主要岩石类型均为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03 Ma和298 Ma,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侵入体.两个岩体的锆石均具有非常高的εHf(t)值,分别为9.7~12.1(平均为11.2)和12.1~15.0(平均为13.2),相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696~547Ma和541~357Ma,表明其源区为新生的地壳物质.两个岩体的样品均具有高硅、富碱、富钾特征,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其较高的CaO/Na2O比值(>0.3)和Al2O3/(MgO+ FeOT)mol值暗示其可能源于变质杂砂岩的部分熔融,北天山增生楔中的复理石砂岩为可能的源区岩石.结合区域资料,本文认为萨尔萨拉岩体和艾鲁逊岩体形成于同碰撞向后碰撞转换阶段,限定了北天山洋在晚石炭世末闭合.
文献关键词:
花岗岩;北天山;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
作者姓名:
王盟;裴先治;陈有炘;曹明;张进江;张波;高翔宇
作者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盟;裴先治;陈有炘;曹明;张进江;张波;高翔宇-.北天山西段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学报,2022(02):482-499
A类:
北天山洋,547Ma,357Ma,MgO+
B类:
西段,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花岗岩成因,构造意义,增生杂岩,地质体,侵入体,目前为止,岩体,形成时代,成因研究,萨尔,萨拉,锆石,Pb,年代学,地球化学,Lu,Hf,同位素分析,大地构造,岩石类型,二长花岗岩,两阶段,源区,地壳,高硅,富钾,铝质,钙碱性花岗岩,CaO,Na2O,Al2O3,FeOT,暗示,变质,砂岩,部分熔融,增生楔,复理石,石砂,后碰撞
AB值:
0.31993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