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青藏高原生物产业创新高地的逐梦人——记高原生物制造工程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王福清
文献摘要:
将劣势变优势,推动发展青藏高原生物发酵技术产业
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并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2002年7月,王福清在"2002全国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研讨会"上与时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的侯云德院士谈起自己关于西部生物资源开发的思考和困惑,侯云德一语中的:"西部生物资源种类虽多,但是可利用的量并不大,能否从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的角度探索,打破资源量的限制,将西部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劣势转变为生物发酵工程技术方面的优势?"在侯云德的启发下,2002—2005年,王福清多次组织专家考察团,深入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生物资源多样性和可利用性.大多数西藏农牧民仍然处于原始的农耕生产状态,广阔的青藏高原上只有寥寥无几的现代化工业厂房.王福清深刻感受到青藏高原显著自然环境劣势,同时,也深刻体会到西藏农牧民希望提高生活水平的迫切愿望,这为王福清奔赴西藏开拓高原生物产业创新事业埋下了种子.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许荔新
作者机构:
中科医药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许荔新-.青藏高原生物产业创新高地的逐梦人——记高原生物制造工程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王福清)[J].中国科技人才,2022(04):73-76
A类:
生物技术药物学
B类:
青藏高原,高原生物,生物产业,产业创新,创新高地,生物制造,工程技术创新,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福清,推动发展,生物发酵技术,技术产业,
2000,领导小组,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重点工作,生物资源,学术研讨会,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院士,谈起,一语中的,并不大,发酵工程技术,资源量,高寒,发下,考察团,可利用性,西藏农牧民,农耕,产状,寥寥无几,现代化工业,工业厂房,迫切愿望,奔赴,埋下
AB值:
0.34218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