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浅析解放区木刻版画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文献摘要: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意识到木刻版画不仅是宣传和鼓励革命的工具,还与他所倡导的思想启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就把木刻从西方引进到中国.从新兴木刻版画在中国诞生的那一刻起,它的内容和题材便与人民大众的生活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成为美术界反抗侵略者、压迫者的主力军.中国新兴木刻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凝聚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特别是在解放区地区,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木刻版画.解放区木刻版画的形成原因与木刻工具的便利与当时解放区特殊的创作环境和氛围有很大关系.解放区木刻版画在内容表现上注重歌颂性和叙述性;艺术表现上多用阳刻线条、色彩多样.
文献关键词:
解放区木刻;形成原因;特点;创作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孙继超
作者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继超-.浅析解放区木刻版画的形成原因及特点)[J].美与时代,2022(08):49-51
A类:
B类:
解放区木刻,木刻版画,形成原因,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鲁迅,思想启蒙,千丝万缕,进到,新兴木刻,那一刻,一刻起,人民大众,美术界,反抗侵略,侵略者,压迫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争做,重大贡献,爱国情怀,鼓舞,斗志,一大批,刻工,歌颂,叙述性,艺术表现,阳刻,刻线,线条
AB值:
0.29493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