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影片《影》中的传统意境美探究
文献摘要:
一、引言
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自觉追求,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意蕴丰富三方面审美特征.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所谓"超以象外".[1]笔者在追溯中国电影创作历史时发现,深受传统文化熏染的第一代、第二代导演所创作的诗情画意般的《渔光曲》《姊妹花》《小城之春》等作品,以及传达主流文化的第三代、第四代导演的许多影片,如《林家铺子》《林则徐》《城南旧事》《早春二月》等,明显借鉴了中国写意山水画的诗意,营造出独具中华民族美学特征的中国电影.而影片《影》就继承并发扬了中国电影这种美学特征,因此脱颖而出,带给观众较好的视觉审美享受.《影》中俊逸秀美的山峦、滔滔不绝的江水、飘飘洒洒的细雨、蒙蒙雨中的刀光剑影等,无一不彰显了影片的意境美.纵观影片,飘逸轻扬的水墨画面,再配以富有意蕴的表达,正是中国传统元素意境的完美呈现.正如苏东坡先生所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下面笔者就结合作品《影》来探讨其中的意境美.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金坚
作者机构:
新疆艺术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金坚-.影片《影》中的传统意境美探究)[J].参花,2022(22):59-61
A类: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B类:
影片,意境美,引言,中国传统艺术,有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审美特征,宗白华,中国艺术,艺术意境,屈原,缠绵悱恻,庄子,超旷,空灵,一往情深,环中,镜中花,超以象外,中国电影,电影创作,熏染,第一代,第二代,所创,诗情画意,渔光曲,姊妹花,主流文化,第三代,第四代导演,林家,铺子,林则徐,城南旧事,早春,二月,写意山水画,诗意,民族美学,美学特征,脱颖而出,带给,视觉审美,俊逸,秀美,山峦,滔滔不绝,江水,飘飘洒洒,细雨,蒙蒙,刀光剑影,纵观,观影,飘逸,轻扬,水墨画,再配,中国传统元素,正如,苏东坡,所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结合作品
AB值:
0.45976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