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景观感知下城市公园儿童自然教育实现途径
文献摘要:
随着公园城市新概念的提出,城市公园的建设得到了更多关注,但是城市公园的儿童自然教育功能并未得到全面而丰富的实现.基于五感感知的教育反馈性与城市公园的便利可达性,本文从景观感知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公园中儿童自然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进行探究.首先,依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对南京地区若干个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中自然教育承载因素的实现状况进行调研,选取玄武湖公园、红山森林动物园、南湖公园与和平广场分别作为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和游园的代表,结合小学自然实践课程的活动体验来阐述分析现有设计的概况.同时,利用AHP的评价手段,将自然植物教育、自然动物教育和自然非生物教育作为准则层,并依据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划分将以上准则层分为12个方案层,建立自然教育因素因子权重体系,采取专家咨询法得出不同因素的因子权重.最后,将因子权重体系的数据结果与实地调研现状分析相结合,探讨未来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在儿童感官自然教育方面的实现途径,以期从景观感知视角,为我国城市公园开展儿童自然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儿童;自然缺失;景观感知;城市公园;自然教育;层次分析法
作者姓名:
张祖涵;杨艺红
作者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
引用格式:
[1]张祖涵;杨艺红-.景观感知下城市公园儿童自然教育实现途径)[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4):100-111
A类:
B类:
景观感知,下城,儿童自然教育,实现途径,公园城市,新概念,设得,教育功能,五感,反馈性,可达性,园中,城市绿地,绿地分类,分类标准,CJJ,南京地区,若干个,玄武湖公园,红山,动物园,南湖公园,广场,综合公园,专类,社区公园,游园,小学自然,实践课程,活动体验,阐述分析,评价手段,非生物,生物教育,准则层,听觉,触觉,嗅觉,素因子,专家咨询法,不同因素,数据结果,调研现状,城市公园绿地,儿童感,感知视角,教育活动,自然缺失
AB值:
0.4204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