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分析与中国实践
文献摘要:
为促进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话语权和执行力,文章系统分析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的发展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总结我国对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的实践和展望,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经历萌芽、成形、发展和充实4个阶段,发展特征主要包括理念的更新、原则的完善以及义务和责任的明确,然而至今在规章环境保护条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非缔约国的环境保护权责和相关利益平衡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我国从参与制定相关制度和开展国内法探索等方面积极实践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未来应从制定环境保护标准、探索政策环境和平衡各方利益等方面完善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我国应继续参与相关国际法律制度的制定以及完善国内海洋环境保护制度.
文献关键词:
国际海底区域;深海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制度;深海矿产资源;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作者姓名:
万浏;刘大海;王小华;王春娟
作者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 青岛 266100;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6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 青岛 266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万浏;刘大海;王小华;王春娟-.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分析与中国实践)[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02):11-17
A类:
深海环境保护
B类:
国际海底区域,区域环境,环境保护制度,制度分析,中国实践,区域资源,执行力,发展特征,规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非缔约国,保护权,利益平衡,参与制,国内法,环境保护标准,政策环境,国际法,法律制度,内海,海洋环境保护,深海矿产资源,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AB值:
0.2348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