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民国词之现代性考察——以彊村仙逝事件和庾信意象为例
文献摘要:
探究民国词现代性问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理清民国词创作层面的特质.相比于宏观视角的归纳总结,立足文本的公共事件及意象运用等微观视角,更有利于洞悉民国词的传承路径与创新表征,为其现代性特征的探究提供新思路.词坛盟主朱祖谋仙逝后,围绕此事的相关词作在抒发友谊之情和概括历史功绩的共性基础上,扩展成遗民与新民两大群体心态的集中展示.此书写差异,说明创作者的身份定位与政治认同,是判断民国词现代性的重要衡量标准.庾信典故因抗战时期区域政治的复杂性而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国统区词人以此强调"乡关之思"基础上抗战必胜的信念,沦陷区作家则以此寄托"倡家强聘"处境下的忠贞气节.庾信意象内涵的丰富与拓展,恰是民国词走向创新之路的主要表现.基于以上微观考察,民国词现代性特征的探究路径,将会变得更加明朗.
文献关键词:
民国词;现代性;彊村仙逝;庾信典故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杜运威
作者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杜运威-.民国词之现代性考察——以彊村仙逝事件和庾信意象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90-95
A类:
彊村仙逝,庾信典故
B类:
民国词,现代性问题,根本目的,宏观视角,公共事件,微观视角,洞悉,传承路径,词坛,盟主,朱祖谋,此事,词作,抒发,友谊,历史功绩,遗民,新民,大群体,群体心态,此书,创作者,身份定位,政治认同,衡量标准,抗战时期,政治的,寓意,国统区,词人,乡关,必胜,沦陷区,寄托,处境,忠贞,气节,创新之路,探究路径,明朗
AB值:
0.40263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