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及控藏作用
文献摘要: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侏罗系油藏富集特征,以印模法为基础,以井震结合为补充,以三维建模为手段,综合运用这3种方法恢复了陕北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明确了古地貌具有"两古河控制、多支沟支坡、高地不发育"的特征.对古地貌与油气富集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古地貌控制了延安组沉积微相的展布并间接影响了有利储层的分布.油源对比结果表明,陕北地区侏罗系油源来自长7段烃源岩,古河及支沟切割延长组顶部地层,为油气自下向上运移提供了通道.应用含氮化合物含量变化研究了油气运移方向,分析结果表明,石油经纵向及侧向运移共同作用,自下向上、自西向东发生运移,延安组延8段~延9段广泛发育的盖层为侏罗系成藏提供了封隔条件,斜坡带成为油藏聚集的有利部位.建立了侏罗系缓坡成藏模式,近源的吴起-五里湾地区在垂向运移作用下纵向多层系复合成藏,而远源的天赐湾地区以高渗砂体作为主要运移通道,在侧向运移作用下侏罗系储层亦具备成藏条件.该研究为陕北地区下步侏罗系油藏精细勘探指明了方向.
文献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古地貌;侧向运移;富集规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蒲磊;刘艳妮;刘文;周树勋;辛红刚;李继宏
作者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陕西西安71001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蒲磊;刘艳妮;刘文;周树勋;辛红刚;李继宏-.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及控藏作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22(01):22-31
A类:
B类: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侏罗纪,古地貌特征,控藏作用,侏罗系油藏,藏富,富集特征,印模法,井震结合,三维建模,地貌形态,古河,多支,支沟,油气富集,综合研究,延安组,沉积微相,展布,间接影响,有利储层,油源对比,烃源岩,延长组,含氮化合物,化合物含量,含量变化,变化研究,油气运移,运移方向,侧向运移,西向东,盖层,斜坡带,有利部位,缓坡,成藏模式,吴起,五里,垂向运移,移作,多层系,远源,天赐,砂体,运移通道,成藏条件,下步,勘探,富集规律
AB值:
0.3555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