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全国耕地"非粮化"时空格局分析
文献摘要:
基于1949—2020年全国31个省份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归纳总结等方法,得出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及耕地"非粮化"发展状况,由此将全国耕地"非粮化"划分为1949—2003年波动上升、2004—2016年缓慢下降和2017—2020年小幅上升的3个演化阶段.通过进一步对改革开放以来各省份"非粮化"演进格局进行重点分析,发现"非粮化"率低值地区集聚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且逐渐向华北地区扩展;"非粮化"率高值地区逐渐由东南部地区集聚分布拓展到西南部地区.研究认为:"非粮化"率提升主要原因有种粮高成本与低价格的双重挤压、土地流转的大力推行、农业补贴政策的制度安排、土地资源的禀赋差异等;"非粮化"防控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经济收益、土地理化性质及生态环境、相关经济作物后续产业链发展产生潜在影响.综上提出科学制定耕地"非粮化"的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建立耕地保护主体与受益主体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分区管控基础上精准监控"非粮化"行为等建议.
文献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化
作者姓名:
杜国明;李宁宁;张娜;秦雯
作者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引用格式:
[1]杜国明;李宁宁;张娜;秦雯-.全国耕地"非粮化"时空格局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17-27
A类:
B类:
非粮化,时空格局分析,农作物播种,播种面积,积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农业种植结构,慢下,小幅,演化阶段,演进格局,低值,集聚分布,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华北地区,东南部,南部地区,西南部,有种,种粮,低价,土地流转,农业补贴,补贴政策,制度安排,土地资源,农业生产经营,生产经营者,经济收益,经济作物,产业链发展,潜在影响,种植结构调整,调整方案,耕地保护,保护主体,受益主体,主体利益,利益协调机制,分区管控,时空演化
AB值:
0.39767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