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GIS的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旅游发展要素关联性研究
文献摘要:
传统村落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旅游价值和较高的旅游吸引力,是各地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全国6819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其与旅游发展要素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从空间分布上看,全国传统村落呈现凝聚分布特征,以胡焕庸线为界,大多分布在我国东南和西南地区,形成了黔东南-湘西南-桂东北、浙西-皖南-赣东-闽北2个高密度核心区,晋东南-豫西北-冀西南、滇西北-滇东南2个次密度核心区.②从与旅游发展要素的关联性上看,大部分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与公路的关联性较强,距离邻近火车站点距离较短,游客到达传统村落的交通条件良好;大部分传统村落受省会城市、地级城市的辐射作用较弱,受县级城市的辐射作用较强;珠三角、川东-渝西地区的传统村落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关联性;珠三角、晋中、浙北地区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的空间关联性较高;珠三角、皖南-浙西-赣北、晋东南-豫西北-冀西南地区的传统村落与5A级旅游景区之间存在较好的空间关联性.
文献关键词:
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旅游发展;GIS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卢嘉浩;安永刚;张立生
作者机构:
北京农学院,北京 1022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卢嘉浩;安永刚;张立生-.基于GIS的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旅游发展要素关联性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83-96
A类:
B类:
中国传统村落,村落空间,旅游发展,发展要素,关联性研究,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价值,旅游吸引力,地区旅游,旅游目的地,目的地建设,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空间分析方法,胡焕庸线,南和,西南地区,黔东南,湘西南,桂东北,浙西,皖南,赣东,闽北,核心区,晋东南,豫西北,冀西,滇西北,滇东南,火车站,交通条件,省会城市,地级城市,辐射作用,县级城市,珠三角,川东,渝西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空间关联性,晋中,浙北地区,人口密度,赣北,5A,旅游景区
AB值:
0.3601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