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放射性核素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工业、农业和核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土壤放射性核素及重金属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选择高效科学的修复技术对改善和解决土壤放射性核素及重金属污染问题至关重要.物理修复技术适用于大面积污染土壤,该技术具有处理速度快的优点,但存在修复不彻底的缺点;化学修复技术适用于有高渗透能力的污染土壤,该技术通过使用固化剂与污染物络合形成沉淀从而去除污染物,其优点是处理速度较快,但存在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缺点;生物修复技术适用范围较广,在修复过程中对土壤结构没有影响、成本低,但修复周期长,且不适用高浓度污染土壤的修复.电动修复技术是新兴的修复技术,具有可有效处理低渗透性污染土壤、修复时间短等优点,在土壤修复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近年来,研究者们在放射性核素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针对这方面的综述还鲜有报道.因此,通过综述放射性核素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电动增强修复技术及电动修复联合技术,展望了电动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电动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修复方面的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电动修复;重金属;铀;放射性;土壤污染;低渗透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琪;丁德馨;胡南;马建洪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 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湖南 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极贫铀资源绿色开发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衡阳 421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琪;丁德馨;胡南;马建洪-.放射性核素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22(06):1-9
A类:
B类:
放射性核素,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核技术,生态环境安全,人体健康,物理修复,积污,处理速度,化学修复,渗透能力,固化剂,络合,二次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修复过程,土壤结构,修复周期,低渗透性,修复时间,土壤修复,这方面,增强修复,联合技术,土壤污染,污染修复
AB值:
0.19323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