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3种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及磷形态分布特征
文献摘要:
研究人工林地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磷形态分布变化规律,揭示土壤营养元素的循环机制,为更好地服务于区域林地抚育提供数据支撑.选取湖北省宜昌市山区3种人工林——鹅掌楸林(15 a)、杉木林(15 a)、杉木林(43 a),对土壤C、N、P含量及磷形态特征进行测定,并对3个生态化学计量比——碳与氮(C/N)、碳与磷(C/P)、氮与磷(N/P),以及不同磷形态分布[有机磷,r(OP);铁铝结合态磷,r(Fe/Al-P);钙结合态磷,r(Ca-P);无机磷,r(IP)]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林型土壤总有机碳和全磷含量的大小顺序均为鹅掌楸林(15 a)>杉木林(15 a)>杉木林(43 a),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鹅掌楸林(15 a)>杉木林(43 a)>杉木林(15 a),鹅掌楸林土壤C、N、P含量均高于杉木林平均值;3种林地磷形态分布表现为r(OP)>r(Fe/Al-P)>r(Ca-P)>r(IP),土壤磷形态分布与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p H值呈显著正相关;土壤C/N、C/P、N/P生态化学计量分别位于16.64~41.68之间、61.83~79.35之间和1.25~5.37之间,与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相关;3种人工林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受磷含量及磷形态制约;鹅掌楸种植有利于宜昌山区土壤养分物质的积累.
文献关键词:
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磷形态
作者姓名:
陈明茹;黄应平;张久红;李海潇;刘平;袁喜
作者机构:
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三峡大学),湖北宜昌 443002;宜昌市森林资源监测站,湖北宜昌 443000
引用格式:
[1]陈明茹;黄应平;张久红;李海潇;刘平;袁喜-.3种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及磷形态分布特征)[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4):272-277,285
A类:
B类:
土壤碳,形态分布,人工林地,林地土壤,土壤营养元素,循环机制,林地抚育,宜昌市,鹅掌楸,杉木林,生态化学计量比,有机磷,OP,铁铝结合态磷,钙结合态磷,无机磷,土壤理化性质,林型,总有机碳,全磷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土壤磷形态,土壤养分
AB值:
0.1917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