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奥古斯丁、保罗与撒拉事件的释经之争
文献摘要:
对于撒拉事件,保罗在《加拉太书》4:21-5:1中将之看作一个"比方",即撒拉代表天上的耶路撒冷和真正的基督徒,而夏甲代表地上的耶路撒冷和犹太化主义者,其间是信福音与行律法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与之不同,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15.2中提出新解释,即撒拉代表地上之城,是上帝之城的"像",而夏甲代表魔鬼之城,是"像的像",其间是上帝之城、地上之城与魔鬼之城的三元模仿关系.可以看到,这一释经变化反映了早期基督教中神学议题的转变,即公元1世纪的新生教会关注教会合一的教会论问题,而4、5世纪的大公教会关注个体救赎的救赎论问题.
文献关键词:
奥古斯丁;保罗;《加拉太书》4:21-5:1;撒拉事件;像
作者姓名:
花威
作者机构: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花威-.奥古斯丁、保罗与撒拉事件的释经之争)[J].圣经文学研究,2022(02):33-60
A类:
撒拉事件
B类:
奥古斯丁,保罗,加拉,比方,天上,耶路撒冷,基督徒,犹太化,主义者,其间,福音,二元对立,上帝,之城,新解释,魔鬼,经变,基督教,神学,公元,会合,教会论,大公教,关注个体,个体救赎,救赎论
AB值:
0.33436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