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论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的法律适用
文献摘要:
疫情背景下,有关网络传谣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大量裁判案例显示,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的打击范围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偏差,亟需对该罪构成要件的规制范围做出更加贴合时代需求的分析研究.在解释论上,应将"虚假信息"解释为"与事实不符的信息",而非"没有根据的信息".不应将行为人的"实质恶意"视为"主观明知"的判断因素.在逻辑上,虽然"网络空间秩序"是"公共场所秩序"的内涵之一,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下还不宜将之上升为独立的刑法法益.因此,我们应将该罪中的"公共秩序"限缩解释为物理空间中的"公共场所秩序".在下次刑法修正时,立法者可以考虑将在网络中传播谣言并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明确设置为一个独立的轻罪罪名.
文献关键词:
虚假信息;实质恶意;公共场所秩序;网络空间秩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杰
作者机构: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杰-.论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的法律适用)[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78-86
A类:
实质恶意
B类:
网络谣言,寻衅滋事罪,法律适用,疫情背景下,传谣,刑法规制,裁判,判案,相当程度,构成要件,规制范围,加贴,贴合,时代需求,解释论,虚假信息,行为人,主观明知,判断因素,网络空间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社会条件,刑法法益,公共秩序,限缩解释,物理空间,下次,刑法修正,正时,立法者,重混,轻罪,罪名
AB值:
0.375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