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重新解读代际正义的可能性——基于政治哲学史的比较研究
文献摘要:
国内既有的代际正义研究主要关注和阐释罗尔斯的理论,但是,采用更广阔的政治哲学史视角对休谟、边沁、康德和罗尔斯等学者的相关观点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代际正义内在逻辑和理论张力的理解.利己主义哲学认为自利是人类的天然权利,功利主义正义观认为正义的实现有赖于力量的博弈和利益的交换,上述观点对代际正义构成逻辑障碍.直到康德的义务论重置了正义和善在伦理学中的位置,以及罗尔斯在程序正义论中提出"无知之幕"下实现代际正义的正当决策程序,才最终完成代际正义可能性的证成.代际正义证成后又面临一些新的理论批判,但这并不妨碍其对当代社会价值观形成深远的影响,及其对我国践行"新发展"理念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文献关键词:
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义务论;程序正义;代际正义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付宇程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732;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付宇程-.重新解读代际正义的可能性——基于政治哲学史的比较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115-122
A类:
B类:
新解,代际正义,政治哲学,哲学史,罗尔斯,休谟,边沁,康德,义内,利己主义,主义哲学,自利,利是,功利主义,正义观,有赖于,义务论,重置,和善,伦理学,程序正义,正义论,无知之幕,决策程序,证成,理论批判,不妨,妨碍,当代社会,社会价值观
AB值:
0.35561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