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论汉语结构的前松后紧规律及同构效应
文献摘要:
现代汉语在构词、句法、语篇三个层面的结构组织上体现了前松后紧的规律.构词层面,前缀较少,后缀较多,且前缀跟词根结合的紧密程度低于后缀;句法层面,域外论元跟动词的结合松散,域内论元跟动词的结合紧密;语篇层面,位置在前的从句往往具有话题性,跟主句结合松散,位置在后的从句跟主句结合的紧密.从韵律组织和言语解读的角度来看,先出现的成分独立性强,这是为了使得言语处理更为便捷而形成的自然规律.这种规律也体现在音节内部和篇章结构上,具有同构效应.
文献关键词:
前松后紧;同构效应;语言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耀根
作者机构:
学林出版社,上海200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耀根-.论汉语结构的前松后紧规律及同构效应)[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4):104-111
A类:
前松后紧,同构效应
B类:
现代汉语,构词,语篇,上体,前缀,后缀,词根,根结,句法层面,域外,论元,动词,从句,话题性,主句,韵律,得言,自然规律,音节,篇章结构,语言机制
AB值:
0.39249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