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基流分割方法在秦岭山区-黄土高原过渡带的对比应用及其演化规律研究
文献摘要:
以秦岭山区-黄土高原过渡带的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流域控制站——华县水文站1960—2010年的日径流数据,采用数字滤波法、基流指数法、局部最小值法和平滑最小值法等9种方法开展了基流分割对比研究,并探讨了渭河流域径流量、基流量与基流指数年内和年际尺度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9种方法在渭河流域均能够得出基流过程,但不同方法的分割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以极值比、变化幅度和基流过程变化考量,发现数字滤波法中Chapman-Maxwell滤波法(F2)和Chapman-Maxwell滤波法(F3)的分割结果最为稳定,分割得到的过程线最为合理.从年内变化来看,渭河流域的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同期基流指数较小,仅为41.60%,而在枯水期,基流指数有所增大,达到50.19%,这表明秦岭山区-黄土高原过渡带的地下水补给(基流)是枯水期河川径流的主要来源;从年际变化来看,径流量和基流量均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这与近年来气候变化和流域内的人类取用水的快速增加有关,但基流指数相对稳定,这说明区域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转化机制并未有大的改变.
文献关键词:
基流分割;数字滤波法;基流指数;方法对比
作者姓名:
樊晶晶;刘纯;穆征;赵雪花;林帅;孙雪;黎云云
作者机构:
河北工程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太原理工大学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绵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引用格式:
[1]樊晶晶;刘纯;穆征;赵雪花;林帅;孙雪;黎云云-.不同基流分割方法在秦岭山区-黄土高原过渡带的对比应用及其演化规律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3):1-10,27
A类:
B类:
基流分割,分割方法,秦岭山区,黄土高原,过渡带,演化规律,渭河流域,流域控制,控制站,华县,水文站,径流数,流数据,数字滤波法,基流指数,指数法,局部最小值,径流量,数年,演变规律,流过,不同方法,极值,过程变化,化考,Chapman,Maxwell,F2,F3,割得,过程线,汛期,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川径流,年际变化,来气,取用水,地表水,转化机制,方法对比
AB值:
0.293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