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超大城市就业多中心的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以武汉市为例
文献摘要:
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逐渐成为诸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有必要深入探索城市就业多中心之间的功能关联和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理.为此,该研究以超大城市武汉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手机App移动定位数据、百度POI数据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等地理空间大数据,运用残差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模型识别和分析武汉市就业多中心及其关联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探索武汉市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武汉市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显著,就业多中心之间的关联表现为城市主中心与最近次中心间的功能互补.2)武汉市就业次中心形成的关键性驱动因素有多样化指数、三产企业数量、交通路网密度和《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等,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就业次中心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的城市规划能够有效引导就业多中心布局.3)劳动力集聚和《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分别对武汉市就业次中心的形成具有显著和较为显著的阻碍作用.
文献关键词:
地理大数据;空间格局;次中心;形成机制;Logistic回归
作者姓名:
董莹;陈洁;罗静;蒋亮
作者机构:
湖北经济学院财经高等研究院,武汉430205;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450046
引用格式:
[1]董莹;陈洁;罗静;蒋亮-.超大城市就业多中心的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以武汉市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4):717-727
A类:
B类:
超大城市,城市就业,形成机理,武汉市,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联和,次中心,App,移动定位数据,百度,POI,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地理空间大数据,残差分析,数理统计,统计模型,模型识别,关联特征,城市空间格局,心间,功能互补,心形,驱动因素,企业数量,交通路网,路网密度,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就业,城市规划,有效引导,多中心布局,劳动力集聚,地理大数据
AB值:
0.3327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