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66例经ERCP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老年胆总管并胆囊结石患者与其他疗法比较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与其他两种主流疗法治疗7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疗效及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184例年龄≥75岁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ERCP+UDCA组(6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组(64例)和ERCP+LC组(54例).统计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手术疗效、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情况,选择胃肠疾病生存质量指数(GIQLI)量表评定患者术后2年生存质量.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数据两两多重比较均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2年GIQLI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数量、合并基础疾病等基线水平具有可比性(P>0.05).ERCP+UDCA组、LC+LCBDE组和ERCP+LC组在手术时间[43.0(37.0,61.8)min vs 200.0(170.0,243.8)min vs 189.0(172.0,215.5)min]、住院费用[3.19(2.71,3.80)万元vs 4.58(3.81,5.25)万元vs 5.44(4.86,6.52)万元]、住院时间[6.0(5.0,8.8)d vs 10.5(8.0,12.0)d vs 13.0(9.0,15.5)d]、引流管拔除时间[3(2,4)d vs 30(28,30)d vs 4(4,7)d]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ERCP+UDC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和引流管拔除时间较其余两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引流管放置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组患者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GIQL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年龄增高与术后发生并发症是影响术后2年GIQL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RCP+UDCA疗法能在不降低老年患者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治疗中应避免盲目实行LC,要根据疾病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实现个体化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是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
文献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熊去氧胆酸;老年患者;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董晓倩;李冠江;许倩倩;许洪伟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山东 济南25002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山东 济南25002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董晓倩;李冠江;许倩倩;许洪伟-.66例经ERCP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老年胆总管并胆囊结石患者与其他疗法比较)[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5):59-66
A类:
ERCP+UDCA
B类:
熊去氧胆酸,胆囊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老年胆总管结石,术后生存,生存质量的影响,省立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ERCP+LC,手术疗效,远期并发症,并发症情况,胃肠疾病,GIQLI,量表评定,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Fisher,概率法,多重比较,Bonferroni,正法,多项式,独立影响因素,合并基础疾病,基线水平,可比性,LC+LCBDE,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引流管,拔除,面差,手术成功率,术后引流,统计学差异,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年龄,不降,老年患者,病得,疾病特点,个体化治疗,早发现,术后并发症
AB值:
0.21762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